《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2-01-13 16:40:29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2、能力目标:

  A、能按要求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来自绵延悠长的大别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让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看,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紫燕翩舞、落叶翻飞,那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有三项内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内容要点;选读一大段,理一理说明顺序;赏读一小节,品一品生动语言。(课件展示)

  二、第一个学习环节:感知一篇 摘一摘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老师提两点要求:(1)、一定要注意这是一篇说明文,前面两小节描写性的语言读得美一些,后面科学性的告知语言要平铺一些,象作解说一样。(2)、第二个要求,就是大家边读边用笔给每小节标上序号并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

  2.字词摘录: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筛选,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比如说,这篇课文老师给你筛选出了8个词语,让我们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五种大自然的语言;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中积累诗歌的语感。

  教学难点:

  通过“准是”“反问句”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起伏美。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出示图片,揭题。

  2、检查资料的收集。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问:谁来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2、自由读。问: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五种语言)

  3、指名读,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品读2-6节

  1、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

  白云:准是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里能用“一定是”吗?

  蝌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雁、年轮、蚂蚁: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四、运用处理资料

  1、资料分类、模仿作诗

  2、交流,读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年轮年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

  【教材简介】

  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我在课前利用了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目标预设】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重点、难点】

  1、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懂得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理念】

  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的语言是靠嘴巴和耳朵了解的,而大自然的语言又是靠什么知道的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究大自然。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情绪、优美的教学挂图、形象的诗歌图谱,适时地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学习诗歌的快乐。

  【设计思路】

  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我把活动的重点落在让幼儿如何理解、看懂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因此我借助谈话、提问等形式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做相反动作"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做相反动作"游戏。

  师:小朋友的反应真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二)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1.师:看,我们这是在哪?(出示挂图)这里有花,有草,有树木,有白云,有太阳,有荷花,有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师: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他们怎么说话的?(逐一出示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师: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诗歌。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出示是个以外的图片)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师: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老师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4.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二)结束部分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

  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三

  次要

  空间上

  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①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②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主要

  上

  次要

  空间

  I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⑵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⑴ 选一名学生读1、2段。

  ⑵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⑶ 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⑷ 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⑸ 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五、探究课文、释疑问难

  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

  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 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点评: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听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3)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大自然在说些什么吗指名答,读第2句。

  (板书:春天已经来到)

  4)自由试读第2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点评: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多么像游动的‘逗点’”,同时感受美好春天的气息,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意会此时“大自然的语言”就是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感受了句子的内容,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

  5)每当季节更替的时候,大自然都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小朋友留心过吗

  指名答。看.课件。(春、夏、秋、冬冬季节的特征片断)

  [点评:这一小节写的是有关大自然季节变更的一种“语言”,学生读懂后进行扩展,让学生通过.课件看看春、夏、秋、冬季节变更特征的录像片断,以启发学生思维。]

  6.学读第3节。

  l)指名读第3节

  1)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贴大鱼图及板书“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多有趣呀!

  3)自由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像这样的语言还有许多。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马齿与年龄等)

  你还知道哪些指名答。

  [点评:鱼鳞上有圈圈,而且一圈就表示一岁,这是人们一般没有注意到的,利用多媒体实物特写及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使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则水到渠成。这一小节讲的是大自然中有关动植物年龄特征的“语言”,生活中有些比较常见的例子(如树的年轮等),通过扩展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7.小结过渡: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现在,大家来轻松一下——{律动}

  [点评: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考虑到应合理分配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时间,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本课时只学习前三小节,然后识记、书写前三小节出现的生字。]

  四、识记本节课的生字,指导书写

  1.读1、2、3节中出现的生字“语、这、就、那”。

  2.识记字形。

  l)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2)指名分析“就、那”的字形。提示“就”字右半“尤”的点不能掉;“那”字左半的笔顺及右边“左耳刀”的笔画;“这”字里面“文”字捺改点。

  3.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语”要注意左窄右宽、上平下齐。

  “这”要注意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走之”的一捺要托住上面部分。

  “就”要注意左右相当。

  “那”要注意左右相当、右上低下伸。

  2)范写“就”、“那”。注意字在格中的位置及运笔方法。

  3)学生描写、临写。师巡视辅导,检查执笔、写字姿势。

  [点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笔画、偏旁,自己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在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范写,帮助学生体会运笔方法,把字写好。教师还把学生执笔、写字姿势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

  4)评议订正。

  五、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开火车认读l、2、3小节中要求认识的字“察、蝌、蚪、逗、间、如”(带拼音)。拍手对答:“它读什么它读X”(去拼音)。

  [总评:这篇课文是小语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科学儿童诗。本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根据修订大纲的精神,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进行朗读训练,积累语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修订大纲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在低年级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适时地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视识字、写字这一环,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师还注重范写指导,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设计中还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7

  课前自学

  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 汪洋 漂砾 庐山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鉴别 皇冠 风筝 妙不可言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大雁 鉴别 风筝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课堂导学

  三、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

  四、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

  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 ,

  带给我们一个 。

  五、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课后检测

  六、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庐山(lú hù)漂(piào piǎo)砾(lì lè)

  鉴别(qiān jiàn)山巅(tiān diān)

  七、选词填空。

  鉴别 辨别

  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 )方向。

  2.这两块玉我无法( )孰优孰劣。

  研究 钻研

  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 )一下才好。

  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 )的习惯。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 。

  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 。

  3. 和 可以记载年龄。

  4.哥白尼通过观察 创建了

  学说;阿基米德 的时候学会了 ;富兰克林在

  捕捉到了 。

  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

  人看不懂, 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8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⑵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⑴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⑵ 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⑷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2、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⑴ 自由读6~10自然段。

  ⑵ 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⑶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⑷ 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再追问:

  明确:

  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⑸ 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⑹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第四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⑴ 听读1~2自然段。

  ⑵ 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⑶ 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⑷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第五环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布置作业: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知识。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汇编15篇)12-29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汇编15篇11-05

关于动物的语言作文11-13

关于大自然作文汇编9篇05-24

关于大自然作文汇编10篇05-16

关于大自然作文汇编八篇04-27

关于奇妙的大自然作文11-22

关于大自然的美的作文09-06

关于描写大自然的作文07-11

【热门】关于大自然的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