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2 12:17: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选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自写出了什么?

  分析: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至4段,叙述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写出故事的发生。第三部分,第5至22段,叙述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写出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叙述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写出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2.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板书:丰富想象,大胆夸张)。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板书: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3.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分析: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进行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4.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想象丰富,大胆运用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二)学生试分析段落,并概述段意。

  (三)教师归纳:这篇童话的故事性很强,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破题,介绍故事的主人公。提问:皇帝是怎样一个人?(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回答。)明确:(1)为了穿新衣,他不惜花掉一切金银财宝;(2)他不关心军队,不去看戏,也不游公园,穿新衣就是一切;(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要换一套衣服,差不多整天都在更衣室里。教师小结: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新衣成癖的人。这一段是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

  第二部分(“有一天”至“一直搞到深夜”)故事展开,叙述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诱他上钩。(请两个小组同学分别朗读第2、3两自然段)提问:骗子怎样使皇帝上当?学生思考回答。小结:皇帝是个十分懒惰、虚荣心十足的人。他听说这种衣服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人所看不见的,心里想:我穿了这理想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与职位不相称;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瓜,于是马上要骗子开始工作。这一段,初步揭露了骗子的狡诈和皇帝的愚蠢。

  第三部分(“我倒很想知道”至“封他们为‘御聘织师’”)故事发展,叙述骗子怎样施展伎俩,先发制人,大臣、官员和皇帝怎样受骗而互相欺骗。(提出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2)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为什么不敢说出事实真相,要瞒和骗?(3)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指定学生朗读回答)要求明确: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所以决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想,这样比较稳妥。两个臣子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都不敢讲真话。可见,所谓称职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其实是最不称职和最不诚实的人。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全城都谈论美丽的衣料。皇帝再也耐不住了。特别圈定了一群称职的随员,跟随着去看衣料,可是,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一想到这一点,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说道:“哎呀,真是美极了!”为了自欺欺人,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头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这一部分进一步揭露了骗子的狡诈和皇帝的崇尚虚荣、愚蠢无知;朝廷上下你骗我,我骗你,全是骗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早上”至结束)故事推向高潮,叙述皇帝穿着“新衣”,举行游行大典,小孩的真话戳穿了骗局。(教师表情朗读)这一部分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以皇帝为头子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伙地地道道的笨蛋,比真的骗子更虚伪。

  (四)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一下)正确理解童话情节的夸张性的特点。

  (五)通过口头复述和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口语的特色。

  (六)简单复述一下第一、二、三部分的故事内容和情节,然后转入第四部分,指定一两位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要求明确: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只有纯洁、天真无邪的小孩才敢于说出真话。皇帝最后还要坚持把大典举行完毕,更说明他的虚伪、愚蠢。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这篇童话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

  (七)引导学生概括人物特点。

  本文刻画了皇帝、官员和两个骗子。主要表现什么人物?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主要表现皇帝和官员。表现了皇帝奢靡愚蠢(板书:皇帝奢靡愚蠢),官员阿谀逢迎(板书:官员阿谀逢迎),全都虚伪透顶(板书:全都虚伪透顶)。

  (八)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社会意义,理解童话的艺术特点。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板书:丰富想象。大胆夸张)。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板书: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2.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3.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九)按照课后练习六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

  学习《智取生辰纲》,我们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风云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 1330年至 140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详细见教师用书)

  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马谡(shu) 曹叡(rui) 寨栅(zha)

  B 偏裨(bi) 文几(ji) 咽喉(yin)

  C 张郃(he) 犄角(ji) 城垣(yuan)

  D 垓心(gai) 长史(chang) 辎重(zi)

  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

  D 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

  四.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灵活运用4字、5字、7字句)

  五.分析小说如何写马谡失街亭的。

  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

  2.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4.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后悔,勇于承担责任,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等,只要学生讲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业:

  第 二 课 时

  分析其他人物,讨论评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感想

  一.处理作业(略)

  二.分析诸葛亮其人: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衬托手法:

  ①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直接描写:

  ①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③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④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⑤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马谡的三次"笑曰"(①"笑"诸葛亮"多心",②"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③"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

  3. 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斩马谡"一段,以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三.体会本文前后照应的特点:

  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反复照应的效果(使作品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学生寻找完成,教师只做点示)

  四.讨论:失街亭,谁之过?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认为是马谡的责任,也可以认为是诸葛亮的责任,还可以认为两人都有责任,但理由论据要充分,说服力要强。)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二。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针对三国归晋的结局,说说三国灭亡的原因,然后写成一篇短评。(仅限于已经阅读过一次的学生)

  六、板书设计:

  小说情节:守街亭——失街亭——撤汉中——斩马谡

  人物形象:

  诸葛亮:深谋远虑 料敌如神 赏罚严明

  马谡: 刚愎自用 盲目轻敌 死搬教条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拽、瘦”是翘舌音;“矩”读第三声“jǔ”,在“规矩”这个词中读轻声“ju”。“撵”的声母是鼻音“n”,不要读成边音“l”。“乖、葵、瘦”这三个字容易写错,在指导识记字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2.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再细读课文,说一说奶奶讲了哪几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找规律、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完整地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开阔学生的视野。

  3.表达运用

  能依据课文中奶奶讲的故事,学习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妖怪”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步了解课文。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看谁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注音识字。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师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名认读,及时纠错。

  【出示课件】

  妖怪规矩乖巧撵上脚丫拽住又瘦又长

  冲着烫着溜开幸福舔手向日葵罢了

  (2)交流识记方法。

  ①师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②生交流,师小结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乖、瘦”的书写。

  a.乖: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书写时注意先中间后两边。

  b.瘦:半包围结构,“疒”要包住里面的“叟”,“叟”上半部分的竖要稍出头。(视频出示瘦的书写笔顺)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课件】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六、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张天翼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的'奇妙,知道主人公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感受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依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概括主要内容。

  2.谈话导入新课:“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王葆的脚步,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宝葫芦的秘密》吧!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出示课件】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课堂总结。

  《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优秀的童话,它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折射出了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是值得我们放进书架,珍藏一生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这个故事一开始的情节,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去阅读呢!

  2.拓展阅读。

  (1)想成功却不想努力的王葆终于得到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师指名读后引导生交流、体会王葆此时的心情。

  (3)师总结并推荐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一个高兴得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像这样写得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课外时间大家可以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去那神奇的童话世界里恣意遨游吧!

  四、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王葆: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语文教案 篇4

  通过学习《怀特森先生的课》,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讲故事:在冰川期,有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夜行兽,它有惊人的夜间视力,这种动物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至于这种动物的其他一切都没有留下来,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它又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都相信有这样一种野兽的存在。少年时期的大卫·欧文同样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在测试中考了不及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怀特森先生的课》。

  板书,读题。

  二、朗读示范,整体感受

  1.让学生听录音示范,要求听清楚课文中生字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

  三、自学生字,扫除障碍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方法指导:可以同桌相互讨论;也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字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正音。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凯蒂惕崭某骇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引导学生识记。

  (3)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说写法。

  教师示范难度较大的字。

  簿:笔画较多,注意字形紧凑,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毅:注意左边最后两笔的位置,不要遗漏。

  四、自由读文,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例如

  (1)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捉弄”学生?

  (2)为什么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

  (3)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

  (5)为什么其他老师不习惯被怀疑?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针对课堂中提出的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思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怀特森先生的课,了解了他的教学思想,了解了他的教育与引导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一部分在上节课已经解决,有一部分遗留了下来,现在继续讨论。

  二、释疑解难,感悟文本

  现在我们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然后继续讨论交流。

  1.提炼(或者由老师抛出)关键问题,指导学生学文。

  出示问题

  问题一: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问题二: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三: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怎样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相区别?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在的`含义。)

  3.检查与反馈。

  (1)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哪些同学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句子。

  读书

  ①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什么……就大胆地说出来。

  ②他不肯放过我们……他才罢休。

  ③我没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怀特森先生想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对周围的事物要辩证地看待,追求真理,并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认为别人错了,有说出来的勇气。

  (2)从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说说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对学生严格、循循善诱、热爱教育、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识的人。)

  三、小组讨论,感悟真谛

  1.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怎样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相区别?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3.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作业

  1.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敢于怀疑

  勇于纠错

  坚持真理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 “三点水、提手旁、火字旁”。

  2、正确识记生字。

  3、引导按顺序看图,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引导学生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平时,我在家里帮妈妈扫地……)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课件出示自我介绍的小女孩)她叫小红,她邀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她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

  2、出示课本插图,小红在哪呢?(在家里)板书:在家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人物介绍,以做客的方式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说话,学词识字

  1、小红家里的东西可多啦,请同学们按顺序找一找,小红家里都摆放着哪些物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按顺序出示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

  沙发 茶几 报纸 书架 台灯 挂钟 电视 电话

  强调:灯,钟是后鼻音。 电是前鼻音。

  2、图上有哪些人物呢?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说爸爸在看报纸出示“报纸”读。)

  总结:对,晚上,小红一家人都在家里,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小红给他们送去水果。爸爸妈妈高兴地笑了,小红也笑了。

  3、出示课件:我会读

  沙发 电视 台灯 报纸

  A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 出示生字条,圈画生字。

  沙 发 报 纸 台 灯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打开语文书49页,借助生字条,把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找出来圈住,一边圈一边读,圈完以后再读一读。

  4、出示带音节的'词语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5、去掉音节读词语

  自由试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

   初入学的孩子好动,坚持不了一节课,课中休息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和刚上课一样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精选)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24

语文《检阅》教案11-27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优秀教案12-19

《语文园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