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6 13:34: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枚金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范文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 、 学习故事的经过

  1. 过度:父亲要儿子去挣金币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儿子最终有变化吗?这种变化是一次完成的吗?

  2.默读9--28自然段,勾出父亲是怎样对待三枚金币的,感受下儿子的变化。

  (1)学生勾画。

  (2)找到后读一读。第一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二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三次,父亲扔,儿子抓。

  (3) 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等,遭受同样的待遇,儿子的反映为什么截然不同,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次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

  (4)读9—13自然段,说说儿子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这时父亲是什么心情?

  (5)读14—20自然段,儿子为什么会笑?父亲又是怎样?

  师小结:这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儿子对待金币没有一丝触动,只是一笑置之,可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

  三、 学习故事的结果

  1. 齐读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

  2.从这一句找出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

  3.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币,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活)

  4. 想想这整整一个星期中他会受哪些折磨,会吃哪些苦头,想想儿子会有什么变化?

  5. 这种变化归工于谁?

  (父亲多残忍呀,让儿子去受这样的罪,还三次把儿子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去烧,你们的看法呢?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四、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五、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板书设计: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笑 抓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前后的变化,理解父亲的做法。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亲的做法,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枚金币》(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懒惰省吃俭用挣钱当牛做马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深入课文,品读感悟

  梳理三次“挣”钱的过程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父子俩又是怎样对待这三枚金币的呢?

  2.课件出示自学导航:自由朗读课文9--28自然段,小组合作口头填表格。

  金币的来源

  父亲的做法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汇报。

  4.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质疑,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着走开了?

  a. 分角色朗读课文9—20自然段。

  b. 采访母亲、父亲这两个角色。

  (2)儿子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儿子 “受不了”原因

  1.儿子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师生合作表演,学生评价。

  2.齐读25和26自然段。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

  儿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拿出来,大声说道。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4.指导朗读,教学反思》。

  5.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当牛做马”和“苦差事”。

  (2)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体会儿子看着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的心情。

  (4)师引读: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读: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6.联系实际,谈感受。

  7.体会父亲此刻的心情,指导学生读老人的话:“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7. 指名说说老人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的原因。

  8.分角色读课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一家三口说呢?请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写吧!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学生识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四、布置作业:

  (二选一)

  1.具体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写一段三人对话,注意写出人物性格,并写好提示语。

  【教学反思】

  《一枚金币》一课故事情节虽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同时,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品读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儿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写批注,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读体会”四部曲,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做到长文短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儿子为什么前两次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笑着走开了?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并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本课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例如: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置换角色,深入体会。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可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文本的内涵,使他们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建立起对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五、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儿子挣钱的辛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学文的过程当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父辈们劳动的场景,进行语言表达。在学文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3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刺绣教学设计范文01-10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05-27

《背影》教学设计范文04-12

《桥》教学设计范文04-12

《画》教学设计范文04-12

《荷花》教学设计范文04-12

《猫》教学设计范文04-10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04-10

《诗经》教学设计范文08-04

藏匿金币的罐子的名人故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