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作文

时间:2022-11-03 20:34:55 记忆 我要投稿

春节记忆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记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记忆作文

春节记忆作文1

  记忆中的春节,是相当漫长而欢喜的。

  大约从除夕之前十多天起,妈妈就开始买些年货回家了,再过个几天,就开始买蔬菜和鸡鸭鱼肉。贵自是不消说的,往往在菜场里奔走了一两个小时,却发现有些菜早已卖光,那真叫人郁闷了。当然,买年货也不比买菜轻松多少。一般有点儿经验的人都不会去超市买年货:价格与质量完全不成比,味道更是相当一般,因此,各个批发市场之热闹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我还是更喜欢买年货,因为挑选年货时可以拿几个尝一尝。我基本尝遍了招商城里所有店铺的碧根果,这也是我相当不好意思却又颇为得意的一件事儿。

  我家平时就打扫得比较频繁。因此到了年关,也不需要再特意大扫除了,只是在拜祖宗那天清晨掸了掸灰尘,这就算去掉晦气了。到了下午,在家里摆好供奉祖宗的香炉和水果,再在餐桌上摆上鸡鸭鱼肉,全家人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头,轮流三遍,方可开始烧元宝。这算是我最痛恨的时刻了:整个房子里都烟熏火燎,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偏偏还不能离开,真叫人痛苦啊!

  接下来就是除夕,从早到晚,亲戚们陆陆续续地都来到了我家。厨房里几位大厨忙得不亦乐乎,客厅里的长辈们聊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好不热闹。而我们这些小辈都窝在了我的房间里,说窝真是一点儿都不过分:三个姐姐、三个姐夫三个哥哥、一个外甥、一个外甥女,再加上我,足足十二个人,其中有十个都是成人了,呆在我这巴掌大的小房间里,哪能不挤?不过一年到头,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齐齐碰头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贺岁大片,倒也温馨不已。

  年夜饭自然还是由我爸爸掌勺,整整两桌子菜,美味程度堪比星级酒店了。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领压岁钱,我真是感到无比的满足!吃完饭,收拾好了碗筷,我们兄妹便开始将旧的春联和福字换下,贴上新的。红底金边黑字的倒福令整个屋子都充满了喜气。

  晚上临睡前,一家人又到小区的空地上点燃了爆竹。随着滴答一声,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整个小区,整座城市,乃至中国都沸腾了!天空中刹那间绽放出了无数耀眼璀璨的昙花,耳边传来一阵阵轰鸣,喧闹的天幕告诉我:一年,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

  第二天即是大年初一是要早起的。早饭必是一碗小圆子加上几片年糕,寓意团团圆圆,步步高升。然后就要穿着新衣服去各家拜年。正好是我姨夫六十大寿,因此大年初一一早就要去他家拜寿。进了门先道一声新年好,这是规矩。然后在门口盛一碗甜汤喝了,也不知汤里放了些什么东西,酸酸甜甜稍带些苦涩,味道妙极了。接着便要在寿台前磕头,向寿星拜寿,说了吉利话,此时寿星就会赏个红包给我们这些个小辈。

  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往后每天都算作新年,逢个熟人必要先说声新年好,大家互相讨个彩头,到哪家去拜年也说不准会拿到一两个红包。每次过完了年,我基本都会有两三千的丰厚收入这也是我最喜欢春节的原因之一了。

  记忆新春,记忆亲情。我爱春节,我爱,来自传统声音的问候。

春节记忆作文2

  有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点滴,有人却想尽量擦除走过的痕迹,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没有对错之分。

  而我显然是前者,明知道过去的已成烟云,还是喜欢回忆,喜欢用笨拙的文字记下一些心情,一些经历,想给自己留下更多记忆。

  春节在家住了二十来天,时常下雨,除了走几家亲戚,几乎都宅在家里,却不会觉得厌倦或者无聊,毕竟家里可以体会到温馨的感觉。

  住在家里重新看了《十八岁的天空》,这是一部我看过很多遍的连续剧,里面的故事虽然与自己的高中生活有差距,但剧中体现的学生气息,总能联想起当时的成长岁月,追忆远去的青春,想起至今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许多剧中的演员那时候刚出道,演技不是很好,因为剧中主题好,学生的懵懂爱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高考的无奈,看得时候可以看到当时自己的影子,从而很受观众的喜爱。

  许多80后看了《十八岁的天空》,看到古越涛和裴佩老师的爱情而选择当老师,这部电视剧还是对人们有些影响力。里面的许多台词,也让我深有感触,比如说“人生是一定要选择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如果这样,你什么都会失去”,人其实很怕面对选择,有选择则一定会失去一些,错过一些,同时又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如果一直在犹豫,不去选择,又会蹉跎岁月,错过机会。

  人有时强迫自己记忆,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很重视的却突然间忘记了,也是怕发现自己不放弃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过的感觉,而不是那个人。我很习惯地去想起一个人,每逢过年整理书籍时,都会安静地阅读那堆她曾经写给我的信件,然后陷入回忆,年少的纯真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从当初的文字中寻找那种感觉。

  《十八岁的天空》也有关于安全感的解读,“所谓爱的安全感是来自于怎么去爱别人,而不是等着被人爱。”安全感是恋爱力经常提到的词汇,女生都需要安全感,所以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大,足够成熟的男生。我也曾经被人说没有安全感,至今估计自己也没多少安全感,我想安全感也包含物质生活的充裕,可以给对方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足够坚强,而不是脆弱,大概也会对安全感的渴望会少些。

  昨天是元宵节,元宵节过后,新年20xx的喜庆散去,工作进入新的轨道,不管有没许下新年要去实现的愿望,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付出才有收获,才能生存。

  4号是立春,春天也已经悄悄来了,我对季节的变化也是很有感触,春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可是我不知道该期待什么,该来的没有期待也会来,比如春天的花开,燕子的归来。对于生活或者人生理想,不敢去期待,害怕美好结局美好到来而失望。

  我很少说豪言壮语,也不习惯去空谈未来,规划的太完美,如果没有付出实践,想要的美好终是泡影。只有当自己实现了,然后再说自己的当初的梦想,才不是大言不惭。

  季节的变化中,生活尽管平凡,还是选择去记录。希望每次回首的时候,年轮留下斑驳的印记,可以读出曾经的感动和欣喜,就算曾经的苦涩,经过时间的酿造也会变得甜蜜。

春节记忆作文3

  翻开相册中的一张张照片,春节的记忆又再次在我眼前浮现。从小到大,我已经经历了12个春节,回顾往昔,不禁感慨时光竟流逝的如此悄无声息。

  我的脑海中好似放起了一部电影,“电影”讲述我去年春节的记忆,感兴趣的话就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弟弟。还有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去奶奶家的旅程。去干什么?当然是到奶奶家去过年啦!一路上,我的脑子就没停过,一直在“算计”着怎么也得多赚点压岁钱,可谁知,后面的问题更麻烦了……

  一下车,我便如一只欢快的小兔一溜烟儿跑进了奶奶家,奶奶见我来了,赶忙掏出压岁钱塞到我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我眼巴巴的看着爷爷,本以为他也会兴奋地拿出压岁钱来,可谁知,他却坐在椅子上喝茶,神情安详,边喝还边说:“好茶,好茶。”根本没有一点儿拿压岁钱的动机。这下,我可急了,想给他点暗示。但还没等我开口,爷爷便发话了:“这样吧,想拿压岁钱可以,但要答题,一道50元!”

  我先是一愣,心想:爷爷真小气,连拿压岁钱都要答题。但经过一番思索,我还是答应了他的挑战。

  比赛开始了,我们俩互不相让,你追我赶,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艰难的熬到了第五题:一杯糖水400克,其中糖占水的二十四分之一,如再放入8克糖,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听完题目,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低下头开始苦做,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了,草稿纸已被密密麻麻的字写满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做出来了!

  我欣喜若狂,拿着我的“战利品”——250元压岁钱又蹦又跳。爷爷更是输得心服口服,对我大加赞扬。

  晚上,我们进行了春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放烟花。

  一走出家门,只见树上一盏盏大红灯笼高高挂,树枝上缠着各种各样的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随风摇曳,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放烟花了,“彭~”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五彩缤纷的烟花犹如流星划过天际,继而又如天女散花般袅袅扩散开来,夜空立即被点缀的光彩夺目,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也许许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也只是为了像它那样绚丽光彩的绽放吧!

  当烟花“飞舞”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沸腾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令人欣喜的欢呼声,如银铃般清脆的欢笑声……全部汇聚升腾,共同来告诉人们:新的一年来到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去年春节的记忆便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电影”结束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我的节日记忆——春节!

  六年级:彼岸水云间

春节记忆作文4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春节记忆作文5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

  从出生到现在,我已经过了十一次春节。记忆中的春节就是不用干活、吃好的、穿新衣、逛庙会、看春晚、得到压岁钱和出去旅游,等等。 我九岁过春节时,在我们小区门口有庙会。我刚一进去人群就快被挤趴下了,那真是人挨人,人挤人,挥汗如雨,挥袖成荫,挥手成风啊。但我买到了很多糖,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年,是甜味的。

  前年春节,我敢自己放很响的炮了,这样,我放炮的花样就全了。一到晚上,我就叫上朋友们去外边放炮。

  我们先拿出“蹿天猴”,这种炮只要一点着,就会“唰”一下飞到天上,然后一个闪光,“啪”一声炸开,分出好多飘落的星星。 我们找来一个啤酒瓶,把一根“蹿天猴”放进去,小心翼翼地将打火机点着,然后就捂着耳朵,只听“嗖”……“啪”,我们仰头看着,心里也乐开了花。 随后我又拿出“足球雷”,这种炮的威力十分强大,简直就像一个小原子弹,“嗵”一声炸开后,可以炸碎很多东西,我和爸爸就曾经找来一个陶瓷碗,被它轻松就炸碎了。我想换一种新的玩法。就去找来一个塑料盒,放在水面上,点着“足球雷”,急忙扔进盒子里,还没有来得及捂耳朵,身后就“嗵”的一声,水花四溅,弄了我一身。 最后,我又把“烟幕弹”亮了出来,它不会响,只会冒烟,还会把靠近的物体染上色。我点着一个,放到矿泉水瓶里,不一会就听见“嘶…”,一缕红色的烟雾就冒了出来,瓶子立即变成了红色。

  在烟幕中穿来穿去,闻着那特别的气味,心里特别高兴。那或许就是年味儿吧,年是带有响声的。

  过年不但能放炮,“小钢炮”、“蝴蝶”、“万子编”、“礼花弹”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虽然也还有空气污染,还能玩雪,这可是纯自然无污染的快乐。

  去年的春节,郑州就下雪了,下的大还不说,这一下就是好几天。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也乐坏了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子们。有一天,我的两个侄女来了,我的邻居李垣辰的妈妈要上班,我们四个可以一起玩雪了。我们带着滑雪的工具:两个大塑料板、一个塑料袋、一个木板和两条绳子。我们上到假山上,一起坐到“滑雪板”上,“嗖”地滑了下来,那感受简直刺激透了,一个字形容就是“爽”。跑上去,滑下来,一会儿就馒头大汗,个个头上热气腾腾。有一次没有控制好,我们一起滑到了树丛里,弄得脖子里都是雪。

  结束后,我还总结了一个规律:塑料袋滑得最快、最刺激,因为摩擦力小。其次就是滑板,最慢的就是木板,因为上面粗糙,摩擦力大。

  红红的春联,白色的雪。年,是有颜色的。

  我的记忆中,年是甜的、带着喜庆的声音和颜色。年就是快乐的日子。

春节记忆作文6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春节记忆作文7

  一阵“砰”的声音,华丽的烟花,欢乐的哭声划破长空,响彻云霄。新年祝福脚步轻盈!

  我妈跟我说爷爷要来我家过年,我高兴地说:“好,好。今年的零食不用尴尬!”爷爷每次来我家都会给我买很多零食。

  我期待着星星,月亮,最后是爷爷。不出我所料,爷爷左手一个口袋,右手一个口袋,里面都是我喜欢的零食。

  我坐在电视机旁边,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我心想,每天这样就好了。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月嫂和天上的星星一起去过年了。然后我妈说:“该包饺子了。”说着,就把白菜放在了桌子上的好边上。爷爷和爸爸笑着收拾饺子走了过去。好奇的我上前求妈妈教我包饺子。首先,我把面团放在手心,用勺子挖了一点馅,用两只小手在两边使劲挤,包了一个饺子。就这样,一袋又一袋。

  饺子包好了,脸上有些汗。我用手擦汗。爷爷看到我就笑了,然后爸爸妈妈也笑了。“你在笑什么?”我说。“你不就是照照镜子嘛。”“你在镜子里干什么?”我心想。我来到镜子前,也‘扑哧’笑了。原来是擦汗的时候把脸蹭到脸上,变成了小脸。我决定报复他们。应该先从谁开始?哦,妈妈笑得最好,所以先报复妈妈!我抓了一把面条,放在妈妈脸上。我妈以为我跟她很亲近。我大笑起来,我的父亲和祖父也笑了。妈妈就是知道我往她脸上抹面粉。妈妈也抓起一把面粉,向爸爸走去。

  我们吃了饺子,看了春节晚会。晚会上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小品,让人落泪的歌曲,让人充满自信的舞蹈。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扶不扶》,由郝建和玛丽主演。除夕那天,一位老太太倒在路边。郝建好心帮助她,但老太太误解了她,但郝建没有离开,耐心地解释。但是老太太不相信,所以郝建只好边弹边放。最后警察解释清楚了,老太太不信。突然传来一阵“砰砰”的声音。哦,原来是邻居放鞭炮。烟花在天空中迸发,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蘑菇,像一件巨大的金花裙。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好美。”看完之后,我跑进屋去睡觉了。这一天是在欢笑和欢笑中度过的。

  第二天,家人早早起床拜年。大人在那里喝酒吃菜。“来,我敬你一杯,祝你一切顺利,身体健康。”“谢谢,谢谢,祝你事业有成。”“来来来,动手!”而我,准确的说,我爱玩。草草吃完,和一群孩子去放鞭炮。我放鞭炮,突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找了一个小药瓶,装上火药,在瓶盖上割了一个眼,插了一个火药芯,然后拿出香点燃。我飞快地跑出十几米。砰的一声巨响后,我走过去,看到地上出现了一个小坑。这力量比打雷强多了。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结束。我跟着父母坐了一辆车。在车上,我问爸妈:“爸妈,你们小时候都是怎么拜年的?”“小时候我们步行去拜年。现在,我们开车。这说明社会在进步,祖国在发展。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服务!”“哦。”我回答。

  回到家,我写下了一段感情:又过了一年,我们长大了。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学习!

春节记忆作文8

  记忆中的年味,是挂在老房子墙上那本厚厚的黄历,喜庆吉祥的大红封面,白底黑字的每一页除了载有农历月、日和农时节气外,还写满了“今日宜忌、吉神凶煞”等,撕一张少一张。而除夕那一页早早就被心急的我做上记号,每天数着日头盼着过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情愈加迫切,新年便在撕去的一张张老黄历中,越来越近。

  记忆中的年味,是年三十全家齐上阵,母亲负责用面和水熬浆糊,一个小盆,一根筷子,在煤球炉上细火慢熬,边熬边搅,熬好的浆糊会散发一股酸酸的气味,馋嘴的我总有忍不住尝一口的念头,结果自然是被母亲及时制止。刷浆糊要用一个高粱穗扎成的刷帚,沾上粘稠的浆糊往门框上刷,哥哥个子最高,负责贴春联,父亲则指挥哪一副春联该贴到哪个门上,我负责看高低,“左边低了,右边再高点……”贴春联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年味,不是除夕家宴上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而是一盆普通的凉拌什锦菜。每年,母亲都会为了年夜饭前前后后忙活好几天,杀鸡宰鱼,蒸馍馍、剁肉馅、煎蛋饺…… 最后,在除夕当天,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妥当,父亲就开始拌什锦菜,菠菜、粉丝在开水中烫熟,鸡蛋液在锅中煎成薄薄的一层,各种食材切碎后拌匀,上桌时配上一碗飘着红辣椒油的调料汁,一红、一绿、一黄,让人瞬间胃口大开。

  记忆中的年味,还是老房道中放鞭炮点焰火时,四处飘散的硫磺味。那时物资还不怎么丰富,父母收入也不高,过年家里除了年三十的“封门炮”初一的“开门炮”初三的“送年炮”外,没有多余的鞭炮给孩子玩。我便“自力更生”,一大早起来,就去捡别人家没放响的鞭炮残余,房道里的孩子多,我们总爱比谁捡的最多。眼巴巴地望着别人家放完鞭炮后,我生怕捡晚了,被别的小孩抢先,赶快蹲下,把没有放响的鞭炮一个一个地捡起来,然后再拿着点燃的香燃放。过年那几天,矿区家属区的每一条街巷都是让我两眼发光的藏宝地,也是我从不曾忘却的欢乐场。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的方式也变得更丰富多彩。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曾触动我全部感官的年味,渐渐消失了,就像记忆中的老房子,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寻找年味,成了很多人想做、在做、却难以如愿的事情。从城市到乡村,从他乡到故乡,我们寻寻觅觅,四处游荡,即使看到了瑰丽璀璨的烟花,漫天飞舞的爆竹,却总感觉少点什么。

  记忆中的年味,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可儿时的童真和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亲情,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从未消失,反而愈发清晰。或许,那份年味就是家人围坐的团圆热闹!

春节记忆作文9

  忙乱的一年又过去了。节前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等节日真的结束了,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又要重新开始工作了。

  有时候感觉真的很累。真不知道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让一切变得更好。有时候因为很多原因很不开心,这些原因来自生活的很多方面,所以特别向往田园生活,风景如画。去闻闻森林里的鸟,去欣赏夕阳和夕阳。渴望听草丛里的蟋蟀蝉鸣,喜欢晚归的夕阳孩子在牛背上悠闲悠扬的吹笛子。河边的芦苇丛中有野鸭,柳枝上有不知名的`鸟儿在鸣叫。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

  记得小时候经常去河岸后面的小溪抓鱼。那些日子总是在雨后或者我逃课的时候。经常弄浑水,因为害怕妈妈的惩罚,在妈妈焦急的呼唤中直到天黑才回家。在那个温暖的农家乐里,我妈总是腰缠围裙,手捂嘴,大声叫我的外号,直到看见我。她担心的脸瞬间变成了爱怜的笑容,抓着我肮脏的小手,嘴里轻轻咒骂着,眼里却满是爱意。我可以说是当时最幸福的。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村民们吃鱼总是很方便。妈妈经常在快要吃饭的时候跟爸爸说:“哎,家里没饭吃了”。我父亲会默默地拿起渔网,带我和妹妹去离家只有二三十米的河边。连绵起伏的蒙哥尔山坐落在深蓝的河边,山脚下是茂密的森林。在树荫下,河水清澈,蜿蜒向南。湖面上摇曳的小船开始搅动水鸟。因为是在水温偏高的炎热的夏季,鱼成群结队地把嘴贴在水面上,快乐地游着。这时,父亲看准时机,抖落圆网,准确覆盖,然后慢慢稳稳地拖上岸。所有的鱼都疯狂地跳着,在泥上打滚。我和姐姐争着用桶捡,跟着爸爸回家了。这时候我妈会早早在院子里立个小铁锅。锅由环形三脚铁架支撑。铁架放在木板上,锅里放油。然后我在花园里挑了几根小葱和香菜,把锅煮了加水把鱼收拾干净,然后下到锅里,舀了一碗特制的农家乐酱,盖上锅盖,往炉子里灌。只一会儿,浓浓的鱼香弥漫了整个农场院子。摆好桌子和凳子,全家人会围着桌子坐着,小米饭,河鱼酱,葱和香菜。远远的,香味溢出,那一刻让我刻骨铭心,好温暖,好无忧无虑。

  现在,我在远离家乡的前山,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孩子,到一个中年人。作为妻子和母亲,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我哭着笑着。当所有的失落和快乐都变得不那么重要的时候,所有的斗云都是轻的。生活留给我的,就是记住我的错误,放下离我太远的事情。城市生活紧张忙碌,我还是会请假,捧着一杯绿茶,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在大海的东北方,在遥远的海平面下,在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有我健康的老父亲,有我疲惫的黑但健康的兄弟姐妹,有我死去的慈母。

  今年的春节匆匆过去了,但是回家的日子近了。

春节记忆作文10

  记忆里的春节,是浓浓的年味,是暖暖的亲情。是儿时巴巴的盼望,忐忑的等待,馋涎欲滴的美味,还有雀跃无比的欢声与笑语。

  记忆里的春节,要办年货、吃年饭。香肠腊肉,鸡鸭鱼肉,糖果花生,做头碗、蒸扣肉、炖鸡汤、腌咸菜,家家户户都要采买充足,提前准备。记得家里每年的年夜饭,有两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白水青菜,一个是水煮鲫鱼。妈妈说做人要清清白白,过日子要年年有余。

  记忆里的春节,要放鞭炮、看烟火。吃完年饭,爸爸会带我到学校的操场上,陪着我放鞭炮和烟花。因为胆儿小,爸爸每年都会专门为我准备那种相对安全的“冲天炮”。每次我一点上火赶紧松手,只听见嗖的一声就冲上云霄,在深邃的夜空中噼噼叭叭炸得声声作响,好玩极了。但是烟火就不一样了,我可以从容地拿在手上,点燃一枝枝烟花,用手转很多个圈,划出一个个闪亮的光环,然后开心地看这些五彩缤纷的火花把夜幕点缀得无比美丽,仿佛看见来年的日子红红红火、绚丽如画。

  当除夕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早已此起彼伏,千家万户都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这时会无一例外地亲自点燃一串劲爆无比的大红鞭炮,除旧迎新。而我则躲在他的身后,捂着耳朵,用心地听这个城市沸腾在爆竹声中,淹没在烟花的世界,淹没在人们美好的祝福与期望中。

  记忆里的春节,要穿新衣、拜新年。大年初一,小孩子是一定有新衣服穿的。记忆中的自己,穿着簇新的小棉袄,大红的罩衣,小辫上扎着鲜艳的红花,脚上还蹬着一双让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小红皮鞋,那个得瑟劲儿呀。

  初一的清早,总是听着鞭炮声响就起床了。张罗着跟妈妈到外婆家拜新年,吃外婆亲手做的红糖汤元。然后再讨个大大的红包,找个没人的地儿,偷偷地抽出那些崭新的五毛、两毛的钞票,闻一闻、数一数,盘算着买一本心怡已久的小人书,或者是一大包鱼皮花生,心里那个乐呀。

  记忆里的春节,还要买年画、贴对联,还要挂灯笼、蒸年糕,还要走亲戚、逛庙会。倒贴福字、除夕守岁,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些曾经的记忆,儿时的幸福,深深地藏在我的心底,永远也无法忘却

  每当恍然回首的时候,暖暖的阳光就会从时空的缝隙中透进来,直射心扉。那些儿时的记忆,那些逝去的时光,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无比欣喜又无上怀想。想起那年那时,想起父亲的笑,母亲的爱,想起满屋子的欢声笑语。

  “今天所记忆的,就是明天会遗忘的。就是未来无从追忆的。”真希望这些春节的记忆,不再只是记忆。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喜欢充满传统年味的春节,把这份爱与温暖,代代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而过去,会成为一种信念和精神。

春节记忆作文11

  “阿楠,快去店里买些红纸来!”一大早,奶奶就坐在桌子旁对着我喊。

  “好!”我应声答道。

  快过春节了,奶奶正在桌前准备剪窗花,我跑出家门,快速地奔向超市。超市前摆满了各种礼品盒、炒货和烟火,人山人海,充满了春节的喜庆气象。

  从货架上拿下一包红纸,结账后跑回家。“奶奶,买来了。”我气喘吁吁地坐下,把红纸放在桌上。奶奶拆开包装袋,亲切地说:“阿楠,奶教你剪窗花。”她先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再用剪刀在小纸块上勾勒出图案,再慢慢地用剪刀一刀一刀的剪裁,我仔细地看着奶奶剪窗花的样子,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把红纸凑近眼前,眯着双眼,很快,一张红纸在奶奶手中变成了一张窗花,奶奶慢慢地平铺在桌面上,一张精美的窗花就得到了。里面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图案,奶奶说,这个寓意着“年年有余”!

  我看着着奶奶剪出的窗花,图案精美,刀工细致,跃跃欲试,拿起剪刀,开始剪窗花,“奶奶,我想剪朵大红花!”奶奶眯着眼睛笑着说:“好,太好了,大红花吉祥。”我学着奶奶的剪法,细心的一刀一刀的勾勒,因为我在学校里练习过剪纸,很快一朵大红花就在我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自己的杰作,沾沾自喜,然后,我和奶奶一起贴窗花。

  我把窗花的反面粘上浆糊,搬来一把椅子,爬上椅子, 拿着窗花,对着窗户,奶奶站在下面,指挥着我,“楠,再高一点,对,再往右一点,这样刚刚好。”我根据奶奶的提示,把窗花贴到了透明的玻璃窗上,跳下椅子,一看,真美!

  厨房里,则是另一番情景,妈妈正准备包饺子呢。妈妈手持两把锋利的菜刀在案板上“噔噔噔”地剁着猪肉,妈妈熟练的刀功造就了一盘细腻的猪肉馅。每年的春节,妈妈就要煮一大锅饺子,剁好了猪肉馅,妈妈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总说外边的饺子没有自己包的好吃、劲道,所以她总是自己揉面,做饺子皮,特别是在这种重要的书日中。等饺子皮,饺子馅都齐全后,就到了包饺子环节。在妈妈的灵活的手下,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就成功了,看着着满桌子的饺子,一个个玲珑剔透,诱得人直流口水。

  “阿楠,老婆子——你们来看看我这字写得秀气不秀气!”爷爷在他的书桌前,一边端详着作品,一边得意地招呼我们。原来,爷爷正在书桌前写春联呢!奶奶慢慢地走去,仔细地看了一会儿,露出自豪地笑容。“老头子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爷爷听了,开怀大笑,说:“那是当然!”爷爷提起笔,说:“我来写副对联。”他说完便在对联纸上挥洒笔墨,不一会儿,一副刚劲有力、酣畅淋漓畅的对联完成了。“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爷爷把写好的春联贴在了大门的两边,我和爷爷看着红纸黑字的春联和窗花,家里一下子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我们一家人都在忙碌又喜悦地准备着迎接着春节的到来,爸爸呢?哈!他正在卫生间里清洗房间,左手抹布,右手拖把,正式晋升为“家庭主夫”了。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那么的期盼与热闹,这春节,叫人开心。

春节记忆作文12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每个中国人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

  噼里啪啦,劈啪啪,劈啪啪,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夜空中绽放的金灿灿、红艳艳、翠绿绿、的绚丽烟花;热闹的年集,琳琅满目的年货,喜气洋洋的人群;当然还有爸爸准备的美味年夜饭:肥嫩椒香的烤肉、软糯香甜的菠萝饭、肥而不腻的盐水鸭、酸辣鲜美的鱼汤,还少不了一盘盘皮薄馅美的水饺。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欣赏春节晚会,边包饺子,欢声笑语……过年喽!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总是带着我,伴着薄雾冥冥的晨曦,奔赴老家去拜年。我们一大家子总会聚集在五爷爷的家中,大人们靠着暖融融的炉子,谈论着谁的个头又高了,谁的衣服真漂亮,昨晚上的春晚真有意思等等。小孩子们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兴致来了就拿出两挂鞭炮到院子里放起来。在冬日寒冷的天里,那声音虽然零碎,但愈加清脆悦耳“噼里啪啦,砰!”

  人都到齐了,我们这支由三十几人的男士队伍就出发了。首先要到村头的树上放一串儿鞭炮,那是最长最红最响亮的鞭炮,爸爸说这是来告诉逝去的亲人起来过年了,我们小孩远远地看着鞭炮火花四溅,声音在冷清的冬日,传得很远很远,响彻云霄。然后大人们虔诚地俯下身子,磕上四个头,我们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磕头跪拜。

  村头的仪式结束后,接着挨家挨户的拜年开始了。尽管初一是寒冷的,北风呼呼的直往脖子里钻,但依旧吹不熄人们火热的心。每个人都红光满面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大街上乡亲们拜年的队伍渐渐多了起来,两只队伍相逢,远远的拱手相迎“过年好啊”“拜年了,拜年了”。要是童年的伙伴抑或亲朋好友碰面还会免不了跑上几步握握手或者送上一个拥抱。上门拜年更是热闹,每家每户主人早早摆满招待客人的东西:果盘、瓜子、茶水、糖果是必不可少的,装满了真情实意。我们队伍中的五爷爷更是搞笑高手,六十多岁的人了拉着九十多岁的老嫂子像是关不上的话匣子,让屋子里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乡亲们在互相拜年之间,都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过年好”,“恭喜发财”朴实无华的字眼,却充满了人们最真诚的祝愿,宛如主人家的糖果甜丝丝的,也恰似人们的心情。春风在人们的迎来送往间渐渐暖和起来,也在你我的心头暖暖的流动起来。

  今年辛丑牛年,这个春节不一般,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人们积极响应就地过年,不聚集,不串门,传统的拜年方式被电话、视频拜年代替,虽然不能见面,但人们过年的热情未减,亲情和友情未减,经典的年味未减,今年我们过的依然是一个温暖、团结的中国年!

春节记忆作文13

  记得小时候春节是一年来心里最盼着的节日,因为过春节有很多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还可以不用上学、可以和邻居家的小孩到处去玩、可以去走亲串友。春节也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时候,我的家乡----被誉为“鼓子秧歌”之乡。

  腊月29下午7点左右是驱赶“年兽”的时候,那时候的春节最愿意干的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相传“年兽”当年就是被“福寿禄”三星用“炮竹”吓跑的,所以每当过年都会有放“炮竹”这个风俗。

  每次过年赶“花花集”(腊月25)都要跟爷爷要一堆鞭炮,买回家之后不等正点,我们那些小子就开始放响,村里鞭炮一响浓浓的年味就有,比谁家买的鞭炮多,谁家买的鞭炮响,那时候虽然害怕鞭炮,但是还是愿意玩。

  腊月25,这一天除敢“花花集”买菜、买响、买对联、买

  年画、买灯笼、买新衣服之类的东西,还要扫屋子。新年新气象

  要除旧迎新,把屋子里的灰尘都打扫干净,收拾的和新屋子一样,看着就舒服。

  腊月27、28,也是我们村里这些小子最喜欢的时候,这两天家里要煮肉、包大包子、炸麻花、炸藕荷、炸点心之类的,准备过几天伺候亲戚,这一天还要把对联贴上,大门和屋门都要贴上,买的漂亮的年画也都糊上,漂亮大红灯笼也都挂在大门外。这两天也得理个发,然后去澡堂子搓个澡,除旧迎新除掉过去一年身上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腊月29晚上就热闹,这天晚上要“摆贡”每户家里都端几样好菜来上贡,摆贡要摆三天,贡位写着玉帝、灶王爷、财神爷啊,再点上香,然后全家人全烧纸、磕头,这样贡位就摆好。上完贡就是自由时间,叫上自己一个院里的兄弟姐妹凑一桌喝酒、吃菜、聊天,吃完打牌一直打到明天早上。

  年三十也叫除夕,这一天中午一家人在家做一桌子菜,吃菜喝酒,晚上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喝着酒,外面有放烟花和鞭炮的,浓浓的过年气氛这时候是最浓的时候,当“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敲跨年钟的时候,这时候改下饺子吃水饺,这时候通常每家每户都会放烟花。

  初一是挨家挨户在村里拜年的时候,那时候记得跟着大人去挨家挨户的转,初二就是去姥姥家拜年,姥姥家今天人特别多,老姨们都凑到一块去拜年---热闹。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就是“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是“元宵节”这一天的表演节目,但是大家都会之前准备准备演练一下,所以初七、初八走完亲戚就可以训练鼓子秧歌,同一个镇上的每个村子都会出一支秧歌队伍到镇上比试一下,然后到县上和市里去表演,表演节目有打鼓、打锣、打叉子、踩高跷、顶伞、挑货郎、扮小丑、猪八戒背媳妇、耍伞、炮手、举旗等,众多闹元宵节目。那时候卖小吃的都会跟着秧歌队伍走,卖甘蔗的,糖葫芦的,卖酸楂的等,这时候是我们这些小孩最高兴的时候。

春节记忆作文14

  除夕总是在爆竹声中开始,在圆桌旁发展,在春晚与土汤圆的热气中达到高潮,最后在爆竹声中结束。

  土汤圆是必出现在每年除夕夜的身影。祖母是个勤快能干的农村女人,一双手上厨艺出神入化,非常人所能及。在除夕的第一声爆竹声里,我们这些孩子聚集到那张圆桌旁,桌上早已准备好了醒好的面团和各式馅料,在头顶那盏老白炽灯昏黄的光影下散发着温暖的颜色。

  祖母照例先包上一两个作为示范:先揪下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得薄而均匀,挖一勺馅料置于中央,再整个包起来点上芝麻。这过程写在纸上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繁琐:不是这个皮擀得太厚就是那个馅料填得过多,导致汤圆被开膛破肚,一副凄惨的重伤员形象。说来也怪,祖母年年教,我们的手艺却丝毫不见长进,几番密集培训下来仍是老样子。祖母只得绕着圆桌转圈,看到哪个有问题就停下来救急。最后时间不够了,祖母就亲自上阵。

  此时我们就会彼此心照不宣地挤眉弄眼做些小动作,于是你就能看到正方形的汤圆、长条状的汤圆以及环形的汤圆等等。想不被祖母看到是不可能的,但祖母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许我们的行径。大家用完所有的面团之后,祖母把它们丢进开水里。炉灶快乐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白色的蒸汽不急不缓地氤氲着,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火光给祖母古铜色的皮肤染上红红的光晕,像是有青春的热血在苍老的血管里流淌。

  当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汤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三三两两地拿着碗向厨房走去,盛上六七只汤圆再挤到祖父祖母的老屋里,整齐地坐在老旧的床沿上,脚下是温暖的火熜,舒适得像天堂。汤圆的味道极好,手擀的面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粗糙,与味蕾接触时,像大风吹过草原,像情人亲密无间的华尔兹,芝麻的香揉碎了散在血液里,味道久久地在舌尖上徘徊。

  虽然在包的时候我们起劲地创造奇形怪状,但汤圆成品出来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动筷子。那些稀奇古怪的汤圆最后都被祖母一个人承包了,她笑眯眯地夹起它们放入嘴里,眼里脸上都是心满意足。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一个虚拟的坐标,指向故园的方向;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我与祖母;一种冥冥中的缘分,把我和那段时光牢牢地绑在一起,永不分离。

  爆竹声中的除夕、美味的土汤圆、慈爱勤劳的祖母,这些元素和氛围构成了作者记忆中最温馨最美好的画面,也蕴含了作者对祖母、对故乡永远牵系心中的脉脉深情。作者是一个情感深厚却用词至简的人,但是我们仍能从他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祖孙间的其乐融融——祖母教孙子们擀皮、包馅,默许着孩子们捣蛋做出的奇形怪状的汤圆,笑眯眯地承包下备受冷落的的恶作剧汤圆。作者是一个很善于用笔表达的人,无论是动作的描绘还是场景的烘托都简而不繁、恰到好处,几个比喻用得别致而妥帖。文章的构思非常值得称道,把美食——土汤圆,作为连接作者与故园、连接祖孙深情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祖母以及故园、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春节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记忆作文06-28

春节的记忆精选作文02-14

春节的记忆作文01-09

春节的记忆作文11-03

春节记忆04-03

我的春节记忆作文01-17

春节记忆作文【荐】02-15

春节记忆初中作文10-23

【荐】春节记忆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