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经典作文

时间:2020-11-29 18:24:26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

  在过年的时候是有着许多的年味,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去回味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年味的经典作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新春佳节来到了,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景象,过年的味道真浓呀。

  你看,街道两边的路灯上、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灯笼和中国结,远远望去,像一条条腾飞着的红色巨龙;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商场里彩旗飘飘,人们兴冲冲地挑选年货,准备送给亲朋好友。

  最热闹的要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在外打拼的游子、远方求学的学生回家与亲人们团聚,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拉着家常、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老人们乐呵呵地把压岁钱压在小孩子们的枕头下;大人们忙着通过短信祝福亲朋好友;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缠着大人快放烟花,这边“劈劈啪啪”一声,耀眼的星星挂满了天空,那边“轰隆隆”一响,一朵巨大的菊花凌空开放,全城的烟花此起彼伏,把夜空涂抹得五彩缤纷,空气中弥漫着缕缕火药味,给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气。

  正月里,人们穿着新衣服,开始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亲访友,见面第一句就互祝“新年好”,在声声祝福,浓浓年味中,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要有新气象,在此,我祝福老人们身体健康,大人们工作顺利、小朋友们学习进步。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二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吃完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不仅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今年,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 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春节年味十足,我过得十分有意义。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三

  时光在指缝间不经意流过,春节逐渐近了,年味也逐渐浓了。

  在人们的心中,过去的一年,或忧伤,或快乐,或感动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盼望与亲人见面的急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这种心情的促使下,一股年味悄然生成,弥散在家家户户中,弥散在大街小巷间……

  在街上,随处可见那些怀揣着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前去走亲访友。街上商店的老板们,则是在认真地贴着春联,只见他们小心地抚平对联上的折皱,像是在抚平过去一年中不愉快的过往,仔细地一遍遍地涂着浆糊,像是将自己对未来美好的祝愿缝合在其中。街道中辛勤忙碌的工人们,更是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将一串串彩灯缠绕在树干上,将一个个大红灯笼高挂在街道上,既装点了夜晚的街道上,又为春节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喜庆。对了,还有那随时随地都可听到的鞭炮声,像是急切召唤着春节的到来。年味也就在这浓浓的人情味和淡淡的鞭炮的火药味的酝酿下生成。

  在家中,年味就更足了。卧室中,大家纷纷拿着手机在上面运指如飞,一遍遍地转发,回发着短信,一句句美好的祝愿在指间滑过,友情与亲情也通过这种新媒介在彼此之间传递。客厅中,年龄尚小的弟弟妹妹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伏在老人身旁听其讲述过去的故事。厨房中,翻腾的饺子不住地冒着热气,丰盛的菜肴中,油汁在炒得微焦的肉片上呲呲作响。孩子们笑着,叫着,荧幕中的人唱着,跳着,在一片安谧祥和的气氛中,暖暖的亲情夹杂着诱人的菜香调和成家中特有的年味。

  在我看来,年味既是鞭炮的味道,又是菜肴的味道;既是亲情的味道,又是友情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在这一片浓浓的年味中,让我们虔诚地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共同准备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四

  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仪式感的,比如契约,比如喝茶,比如春节。这种仪式就如同帝王的谥号一般,其实没多大用,但不可或缺,不可或缺就是看似无用的大用。

  所谓“年味”,约摸大多数人都能参透一二,可却发觉难以言表。过年本是件时令性的事,可却说它有味道,如此想来,“春节”便由一段原本静止的时光变得生龙活虎起来:鞭炮的硝烟味,正旺的炉火味,喷香的饺子味……甚至还会有“沁梅香可嚼”的腊梅清芬。

  小时候都是在农村爷爷家过的年。时过境迁,昔日最朝思暮念的“米粉包子”竟连什么味道也不记得了,而曾经觉得繁琐的“仪式”却历历在目:明明有胶水,女眷们却要忙活好一阵子用面粉煮一大锅糨糊来贴春联;年夜饭前,总要朝着祖坟的方向,一大家子按辈分长幼依次磕头;再如年夜饭中,总有一盆不让动只给看的鱼名曰“年年有余”;除夕夜连小孩子也要守到子时,只因为大人说新旧之交的碰撞会擦出喜庆……

  正如虚幻之物需要寻找实物来寄托情怀一样,若仪式感逐渐削弱,那么内容也在递减。如今当我们感叹“春节不能承受之轻”时,那丢失的年味,其实就在这无本之木、无水之鱼中走向标本抑或死亡。正如品茶,真正的味道不在水里,不在杯中,而是人人归山林,这是心中一种幻想。“过年”也是如此。我们过年,也并非为了祭祀而祭祀,为了守岁而守岁,不过是在这种约定俗成中回归昨日种种并祝福明日的新天地。

  而这世间,是否存在无需仪式即可登堂入殿直抵本质的事物呢?弗洛伊德说:“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仪式也是如此,从来没有纯粹的仪式,所有仪式都是内容的反射,没有仪式的内容,或被淡化仪式的内容,本身的存在就很可疑。每至年关,我都不敢轻视其中的味道,它不只取自鞭炮响亮后余下的淡淡硝烟味,更多来自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让仪式感与“年味”相濡以沫吧。当万千滋味无从说起,只能回首青山,笑看风云了。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五

  当我踏上回济的客车,窗外的大红灯笼仍旧高悬在门楼,亲人不断地向我挥摆着手,震耳的鞭炮声让离开的`心情变得愈加烦躁,也更鲜明地衬托出了离家的不舍。一如春节前回家的匆忙,这次又要匆忙地离开,或许应该把这些不舍与烦躁归因于春节假期的短暂。

  今年的主题征文活动定为“过年那些事”,春节前总想起笔写下些什么,但都因思绪短路告终。记忆中过年的那些事,长大后都成为了一种习惯、一道程序,美食、新衣、烟花俨然已不能引起我们足够大的兴趣,结婚、生子、收入成了必谈的话题。年,貌似成了一次炫富会、炫福会,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总要比出个高低,又要唏嘘哀叹一番。年味,便也逐渐淡了下来。

  印象中的小时候的年味要比现在浓许多,刚入小年大家便都从四面八方赶回家,29、30才回家的少之又少,没有回家过年的更像是犯了忌讳;买年货、买新衣、大扫除、贴春联,这些需要全家总动员的过年项目更平添了几分乐趣;在那个以黑白电视为主的年代,年三十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变成了一家人的文娱大餐;大年初一的家族团拜更彰显了一个家族的人丁兴旺。幼时的年味之所以浓,是因为在幼小的心里年就是年,没有其他的意义。

  渐渐地长大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除夕回家亦或是过年不回家都习以为常,穿不穿新衣变得无所谓,放烟花成了小孩子的玩耍,春节联欢晚会可以在电脑上看重播,逼婚、问收入、催生孩子成为谈论的话题,一切都变得平淡起来,又觉得低俗,甚至又令人厌烦。长大后的我们厌烦过年,是因为正是过年让我们又大了一岁,意味着责任多了一份、担子重了一份;正是过年让我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被一次又一次地催促。

  正是过年让我们清楚了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已然飞黄腾达,自己仍旧平庸落寞;也正是过年,才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辛。长大后的年味之所以淡,是因为我们自身情况对过年的一种自信的削减,长大后的年不再是单纯的吃喝与穿衣,或许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生活的状态。

  长大后,过年是一道关卡,让我们懂得了在忙碌一年后要做个总结与计划;过年是一种矛盾,让我们在回家的自卑与自信中纠结;过年是一番记忆,让我们忆起了逝去的人、遗失的事。长大后,体现在外表上的年味淡了,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年味。过年意味着回家的兴奋,无论在何方,无论有多远,在外的游子都会背起行囊不问路途艰辛;过年意味着离家的不舍,短暂的假期,众多亲朋的走访,匆忙的行程后才发现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少;过年意味着思乡的心切,坚守在岗位不能回家的游子,或许也只有在这一刻才最心酸。

  年味,或许真的不曾离我们远去,当我们恪守对于家的思念与不舍时,已然烙印在心底。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六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年才能得到。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七

  过年就是过一种味道,那浓浓的年味带着欢乐,带着祝福,带着一家人老老少少的喜悦,带走过去一年的回味,带来新的一年的希望渐行渐远!过年过的其实就是一种耐得咀的,一家子乐乐哈哈的味道;过的是的是一年又一年的红红火火,盼的是一年又一年的喜气洋洋,送的是一年又一年的平安吉祥!

  尽管那味道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可人们还是有滋有味地品着,那里有浓浓的亲情,眷眷的乡恋,暖暖的回味…尽管会把一年的辛苦收获挥洒得襄中见底也自甘愿意;尽管会因为走亲访友而身心疲惫,但还是无怨无悔;尽管会有年关将近、开年工作路途挤堵不顺伴生舟车劳顿,还是会因心中有暖眼里有盼行走得开开心心…

  过年就是一种埋在心里的守望,半百的父母守望在外飘泊的儿女有钱没钱回家团圆;留守的孩子守望在外劳作的爸爸妈妈回到身边;年青的中年的社会建设主力军带着一年的收获回家送给家人一年的祝贺…过年就是把守望的慢长味道变成现实!

  十七年了,我的母亲从一位挑起育儿养家的责任的肤色胞满的中年妇女走进沟壑纵横的耄耋之年,她总是教育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好儿女应志在四方;如今我们早己隧了母亲愿,通过多年打拼努力都在大都市扎下根且生儿育女,渐渐地适应了都市繁华便捷的生活方式,渐渐模糊了那遥远的小山村,渐渐地忘记了那小山村的守望;回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乡音乡情在灯红酒绿的挤兑中渐渐地陌生了,总是借口工作忙,总是托辞家里走不开,事实上是我们自己以经不适应那简单原始厚道的乡村生活了;所以母亲的盼望一年又一年地年三十落空了,老屋的年味空寂的让人窒息,母亲照样摆着我们姊妹的碗桧,一个人孤独地咀嚼着团圆的味道。我们总劝母亲跟我们去大都市过年,母亲总说习惯了乡里的味道,习惯等孩子们回家的那份牵挂…今年,我年三十带着孩子妇媳回到老家,陪母亲过年,母亲见到我回来了,快乐地像个孩子,脸上的皱纹乐开了花,逢人就夸儿子媳妇孝顺!我在乡亲面前,脸红到耳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十七年了,我才第一次回家陪母亲过年三十,还有啥资格谈孝顺!母亲忙前后地张落着,满满摆了一座鸡鸭猪牛肉,没有一点素菜,巴不得让我们把一年落下的好吃的吃回去;席上还一个劲儿地给我媳妇孩子儿夹菜,"妈,现在城里人都是多吃蔬菜少吃肉"媳妇说道。母亲伸在半路上的筷子一下凝固在半空中了,眼里好像有砂似的,忙道"妈老了,不中用了,不知道孩子们喜欢啥!"我瞪了媳妇一眼道:"妈,没事的,我从小就喜欢你做的年夜饭,我和孩子们都喜欢吃肉,不吃闹得慌,正好你给我们解了馋!"尬尴的气氛一闪而过,你一杯我一杯地祝福让母亲脸上挂满了笑,老屋里飘出了许久未有个的欢快气氛…尽管初二下午我就返回了城里,但走时我感受到了这是母亲十七年从未有过的甜蜜!

  年味就是有钱无钱回家团圆!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生活好了,物资丰富了,但缺的是人情味,那是一个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精神!不管我们有多成功也不管我们有多富有,也不论我们平凡或者普通,在我们心里那一种可以传承的风骨,可以播洒的味道,那就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可以延续的亲情友情这种主流情义,与财富名利无一毛钱的关系!

  过年在人的一生有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但是那渐行渐远的过去,那欣欣然然走来的盼望,却让山河更替,时光流转,让岁月充满味道;过去的耐得回味,未来充满希望,正如那红红的灯笼罩着的对日子的肯定,对生活的追求,满是幸福的梦…

  年味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气息,那是万家团聚的盛会,亲情友情的集会,是父母儿女团聚乐哈的日子,谁也不愿落下,年复一年地聚会,年复一年地盼望,那是分久必合的大团圆喜事!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八

  人的岁数越大,这年味就距离人越远。年味也随着年龄在内心的体验从简单的物化变成复杂的情化。

  物化的年味,是你儿时的鞭炮,长辈给的压岁钱,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和兄弟姐妹挤在狭小的空间,看父母租来的武侠片。是一大家子聚餐桌子上的饺子,是身上穿着姑姑姑父送来的新衣裳,是街面上的张灯结彩和马路牙子的烟花摊子,是看到别人家屋檐下的灯笼,也吵着自己家也要挂一个。也许还有更多,这些都是你看得见摸的着,那都是情真意切的摆在面前。

  年龄越大,懂的越多,这年味如同一笔笔被风化的遥远记忆。你越大了越会感觉这年是到了,但是那个味就越发不如从前。一个人若常年的离家在外,赶不上春运的火车,不能耽误工作,这除夕之夜就越发凄凉。这不是空中的烟花,桌上美酒,同事间的嬉闹,还有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就能满足的。

  中国年在中国的节日意义上,备受万千宠爱。炮竹一声旧岁除,这年可能还让人感觉伤感,所有的期待和等待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但转眼你又老了一岁。

  体现年味的样子,随着时代的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年景是越过越好了,但是年味越来越少了。过去要准备一些浆糊,现在一副春联贴在家门上,用一透明胶带足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狭小的铁皮建筑也没有地方让你去挂灯笼了,最多只能在室内贴几幅年画。不过在我们小镇里那些土坡上的平房人家,还是可以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挂上几口灯笼,灯笼里面不是蜡烛,而是灯泡了。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父亲在一个特殊的乳白状的透明纸上画上几朵梅花,粘在一个扇形铁架子上,这就是每家过年门上必备的灯罩,晚上看着时候极具观赏性。还有门神,现在别说城市里,就连我们家的小镇子也没有谁家挂门神了,秦琼尉迟恭也快要退出舞台了。

  说道门神,记得小时候做的一件做的挺惭愧的事儿。那个时候家里已经搬到楼房了。在三楼的石爷家门上,我看到一对门神,不是很大,是白描的关羽和张飞,是镶嵌在对联上面。我看那画的真是漂亮,因为从小对绘画的喜爱,用剪子偷偷的把两个门神剪了下来,回到家中如获至宝。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我还记得那美髯关公的长长的胡须。

  儿时的爆竹声已经流逝,似乎还在耳边响起,真是一阵胜过一阵。丢去的是难以复返的年味,老去的这一年年的年华。我还记得楼下拥了好多孩子,石爷会带着我们放烟花,二踢响,那光柱瞬时的冲天而起,真是好看。几个男孩子嚷嚷的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纸壳筒子来当武器。

  也就是在去年,石爷已经过世了,在2011年的年末,一楼的张爷也过世了。我们这个五层高的楼,年岁就这样逼着那些我称之为爷爷奶奶的一代,都陆续离开了我们,而我的父母也要成为爷爷奶奶了,真是叫人感伤。

  我还记得啄木鸟鞭炮,小时候和哥哥弟弟,把几百响的鞭炮都一个一个的拆开,然后如同发扑克一样,平均的分配。到楼下插在雪地上,一根香燃起,只听砰的一声。胆子大的可以在手中点起,然后潇洒的抛在空中。那响声似乎依然,不过那满天的纸屑与硝烟,只能徘徊在过去了!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年一年,冰灯前,在花坛上,在楼下的空地里,那一张张的兄弟合影,全家合影。在奶奶爷爷在世的时候,姑姑们和表兄弟们都在上面。但是随着爷爷奶奶的过世,相片上的人越来越没有那么全了。

  如今依然盼望过年。但年味,却成了一缕缕的伤感和思念。

【有关年味的经典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年味作文(15篇)01-24

有关年味作文15篇11-29

年味作文03-25

春节年味作文12-20

年味作文欣赏10-20

幸福年味作文08-27

我的春节年味作文02-23

年味里的亲情作文06-20

有关年味作文500字(通用30篇)01-26

年味作文1000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