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02 编辑:文洁

  导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 单元中的内容。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运用这些定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探索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由生活引入,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换的含义。

  ①数一数:本班男生的人数和本班女生的人数,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较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强调“交换”的意思。

  ②加深学生“交换”意思的理解。

  让两个学生调换位置,强调这就是交换。

  ③举例:你还能举出同样交换两数相加,结果相同的例子吗?小组活动,每人试举一例。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

  师:加法运算时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

  1、由生活到数学,归纳定义。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师根据回答板书 :

  5+3=3+5

  7+13=13+7

  156+65=65+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交流:

  生1:等号两边加数相同。

  生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你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述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生1:可以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可以用○+□=□+○

  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由具体到一般,抽象定义。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用a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表示第二个加数,应用加法交换律可得:

  a+b=b+a

  师: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

  生: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评析:上面的教学过程经历了三步。第一步从身边生活入手;第二步抽象概括;第三步推广应用。通过这种生活中感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综合归纳的过程,使学生切实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具体含义。同时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展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切地感到“旧知不旧”,还有新问题、新规律可以发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

  1、师: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看,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全班交流,说说每步算到的是什么,利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得出:

  (28+17)+23=28+(17+23)

  强调运算顺序,为加法结合律铺垫。

  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突出28和17是前两个数、17和23是后两个数)

  问:这两种计算结果怎么样?

  2、归纳定义。

  观察,比较每组算式,在中间的 内填上合适的符号。

  (30+10)+50 30+(10+50)

  (27+23)+47 27+(23+47)

  (214+31)+25 214+(31+25)

  ①观察上面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他们的结果怎样?

  ②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指出: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由具体到一般,抽象定义。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小组活动,自己动手试试,怎样用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出示: (a+b)+c = a+(b+c)

  三、巩固应用。

  57+49

  =50+7+40+9

  =(50+40)+(7+9)

  =90+16

  =106

  1、你知道方框中计算的道理吗?同桌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