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11 编辑:文洁

  导语:《她是我的朋友》是新课改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和可贵的品质。

  3、学习课文具体、真实的描写方法。

  4、学习字词:迫在眉睫 竭力制止 多音字:血xiě xuè

  啜泣 呜咽 哭泣 抽泣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

  请问,谁是你的朋友?

  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朋友?

  我们学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

  板块二:自读复述

  1、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老师不教,看谁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正确。

  学生读完第一遍之后,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

  指导读准多音字:血xiě 口头语,单个念的时候要读xiě;“血型、血管、输血、抽血、献血、流血”这些词语中的“血”都念xuè。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有些句子和段落,比较难读好,要读得流利、熟练还需要再练一练。

  学生读完第二遍课文后,你觉得哪些段落读得比较熟练了。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还觉得哪些段落比较难读?愿意再试着读一读吗?

  在指名朗读的过程中,读完一个段落后要引导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所读部分的主要意思。

  3、经过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让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记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

  学生读完第三遍课文后: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谁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说一说?要不要自己练习讲一遍?请你花二、三分钟,用三、五句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行吗?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点。

  板块三:质疑问难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

  在学生提问过程中进行点拔、归类。

  板块四:读中求悟

  1、同学们很善于思考。那么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查字典或工具书;问同学或师长;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2、其实有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只要认真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就不难明白。比如“迫在眉睫”这个词。先看这个词所在的那句话:输血迫在眉睫。“输血”这件事怎么样就叫“迫在眉睫”?再看看上文,然后读读下文,“迫在眉睫”的意思就隐含在上下文里。不信,你用心读一读,看谁先发现这个意思?

  学生自己阅读后,交流评点,出示两句话:(1)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2)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这两个“如果”隐含了一个什么意思?“马上要给这位小姑娘输血,刻不容缓。否则她会死去。”师籍此点拔:“迫在眉睫”就是这个意思,输血这件事紧迫得已到了眼前,非立刻办不可。迫,就是“紧迫”;眉,“眉毛”;睫,“睫毛”。注意这个“睫”字的写法,师范写,生写词一遍。

  读懂了,我们还得读好这一段话。学生练习朗读三、四自然段。

  3、“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你有过“举起来又放下去?”或者“举起来放下去又举起来”这样的经历吗?说说那是在什么情况下?

  一般地讲,一个人的动作变化都是由心里的想法引起的,所谓“怎么想就会怎么做”。要理解阮恒为什么这么做还得联系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此时阮恒心里会想些什么?

  学生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后,指名交流,教师及时评点:阮恒以为输血会让自己把所有的血都输给那个姑娘,那么自己就会死去,他十分害怕,举手的时候是“颤抖”的;想到自己会死去,十分恐惧,所以又把手放了下来;但他克制不住要救自己的朋友——那位小姑娘,所以又把手举起来了。读书就是要这样,通过语言文字,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变化看到他内心的思想变化。这叫“会读书”。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几段话,再次体会一下阮恒的内心。齐读五—八自然段。

  板块五:课堂练习

  1、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2、自己选择几个难写难记的词语抄一抄、记一记。

  第二教时

  板块一:听写词语

  教师这儿有三组词,请同学们看一分钟,快速记住这三组词,看完后把这三组词默下来。教师提示:要看出每组词语之间的联系,把它们连成一句话或者一个画面。

  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 试

  捂住脸 掩盖痛苦 竭力制止

  学生默写后对照批改,指名交流记忆的方法,即说出是如何把这一组词中的三个词连成一句话或一个画面的。教师点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发现这种联系才记得牢,用得准。

  板块二:朗读感悟

  1、现在请同学们专心听老师念四句话,默出每句话中含有“哭”这个意思的词语。让一个学生默在黑板上。

  (1)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3)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泣,就是小声地哭。所以这四个词语都含有“哭泣”的意思。那么课文中为什么不用同个词“哭泣”呢?用心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学生独立读课文。读后鼓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体会,然后指名交流,教师评点。

  (1)这四个词语的意思上有些差别。啜泣:抽抽搭搭地哭泣。一般时间极短,哭得也不厉害;呜咽:低声地哭泣;抽泣:哭泣时身体抽动、颤抖,显得很痛苦、很伤心。

  (2)这四个词语表明阮恒哭的程度逐步加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伤心。用同一个词语就体现不出这种变化了。

  (3)这四个词语都体现出阮恒的哭是强忍眼泪、强忍痛苦的哭,与一般人的放声大哭、泣不成声是不同的。

  (4)这四个词语不重复,即表达准确又用词丰富。

  3、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哭的经历。但是从这四个词语看出阮恒的哭是想哭泣又强忍哭泣,他一会儿用手捂住脸,一会儿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一会儿又用牙咬着自己的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请你用心读读这段话,联系上文、下文想一想。看谁能从这四个词语看到阮恒的心里去?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鼓励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指名交流,教师评点: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内心十分痛苦,因此抽血过程中哭个不停;但他又想让他的朋友——那个小姑娘活下来,因此强忍自己的痛苦,强忍住哭声,但终究忍不住哭了出来。所以,阮恒的哭是表现为“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而不是放声大哭,泣不成声。

  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这样写才叫真实,才叫具体。

  4、有了这样的体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次体会一下阮恒的内心吧。

  板块三:体验求悟

  1、此时,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他立刻停止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假如你是医生,会用怎样的话语来安慰阮恒?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练一练。然后指名交流,师生围绕“轻柔、安慰”两个词进行评点:这话必须是在“安慰”,要贴切、自然;这话还得说得轻柔些。说过之后可以反问学生:你们怎么知道医生会这样安慰阮恒?

  2、引导读最后两段话。比较读这两句话:“她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朋友”体会阮恒说这句话时的静、自然、朴实。不是豪言壮语。这已经足够了!多么平静的语气、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诚的感情、多么可爱的阮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话。读到这儿,你对阮恒,对“朋友”这个词语、对“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一定会有许多想法,请你拿起笔来,把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写给自己?写给朋友?写给大家?都行。想什么写什么。

  学生写后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点。

  板块四: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有新的收获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过一个收获节,总结一下这两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总结在字词句方面的收获,可以总结在学习方法方面的收获,可以总结在思想方面的收获,也可以总结其他方面的收获。

  指名交流,教师点评。

  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篇学习后记,分类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先写字词句方面的,再写学习方法方面的,然后写思想方面的等。

  还有问题吗?学贵有疑,课文读完了,思考都不能停止。看看题目,有问题吗?学习就是要这样,多想多问。这些问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