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优秀教学设计《她是我的朋友》

发布时间:2017-01-23 编辑:dcl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举起了双手,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决定输血,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面临死亡心里害怕极了仍没有放弃,还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师引导学生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有感情。)

  师:此时此刻,阮恒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勇敢、重情重义、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够朋友、真正的朋友、把朋友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关于朋友的名言,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的朋友,也希望你能做别人这样的朋友。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一、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老师让学生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比赛读,齐读等,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为衬托他无私奉献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通过辩论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重点品读感悟,通过看课文插图和听阮恒的哭声,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二、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教师在学生理解全文后发问:“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阮恒说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

  在这堂课中,有效的利用了互联网搜索,省时高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