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2-04 编辑:dcl

  下文是闪亮儿童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的优秀教学设计级反思,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常见的物体的质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明确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开展“估一估”“称一称”“写一写”“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体会轻与重,培养估算意识,培养数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估一估”“称一称”“写一写” 等实践活动,体会轻与重,培养估算意识,培养数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情境图) 先估一估,再选一款合适的秤。

  盘秤 天平 磅秤

  糖果 香蕉 棒棒糖 小猪

  (二)讲解分析

  1、(学生1)我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我看这个小猪与我差不多,可以用磅秤称。

  2、(学生2)一个香蕉大约150克,四根香蕉大约500克,可以用盘秤称。

  3、(师)一个糖果约20克,这些糖果大约( )、( )克,可以用{ }称,也可以用{ }称。

  (三)问题情境 准备二分硬币若干、食盐若干包。(出示情境图)先掂一掂,再写一写,说一说。

  二分硬币 一包食盐

  (四) 1、准备二分硬币若干、食盐若干包。

  2、学生分组掂一掂、说一说,写一写。

  3、做一做:10个二分硬币(   )克;两包食盐(    )千克。

  (五)教师归纳:1、较轻的物品用盘秤、天平称重,较重的物品用磅秤称重。

  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品时,

  质量单位用克; 称较重的物品时,质量单位用千克 。

  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六)小结归纳。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数和数学,只有我们去观察、思考,就有新

  的发现,就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树立信心、激励数感)

  (七)布置课外观察,写一写有关质量(重量)的数。

  《有多重》教学反思

  教学这一课, 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通过反复掂一掂、拎一拎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说生活中用千克来做单位的物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活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让学生做“背一背”的游戏,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的表示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集市、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搜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还发现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为今后学习数学建立了足够的信心。

  二、注重操作,发挥魅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的活动,形成了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让学生“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去感受并列举生活中用千克表示的物品,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千克”的学习过程进行“克”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动手去称一称、掂一掂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实践中升华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两袋盐约重1千克”“1个2分硬币约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称两袋盐的质量,一枚硬币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铅笔的质量外,我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更可喜的是,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法,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同等质量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计值与实际值有时误差较大,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学中,如果大胆让学生举例估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会取得更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