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7 编辑:dcl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神清气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三、感悟危情,触动心弦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

  2、生交流资料。

  3、师: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

  4、引读:

  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就患了……,他的生命就像……。在这如花的年龄,他却患了……,只能静静地……,但他心中却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

  5、师: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引读:目前有效的办法惟有……,才能使……。

  6、师:但要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读读这两句话,找找有关词语说一说。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补充阅读资料。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

  朗读句子。

  四、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1、师:1999年9月21日,对钱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海峡彼岸的花莲慈济医院的人们来说,同样刻骨铭心。同一时刻,那里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都会震撼你的心,请你圈圈点点,好好体会。

  2、学生自主研读。

  3、交流感动:

  ⑴预设一:

  从地危感悟真情。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点拨:

  ①这个青年刚刚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②7.3级大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播放地震录象。

  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台湾青年想象:此时,他不知道……,但他依然神清气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④引读句子。

  ⑵预设二:

  从情形之别感悟真情。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

  师点拨:

  ①指导读。

  ②“此时此刻”指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③看录象(此时慈济医院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话要说!

  ④有层次地引读。

  ⑶预设三:

  从抽髓之痛感悟真情。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点拨:

  ①出示抽取骨髓的针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②指导读。

  ③此时,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④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齐读第5自然段。

  ⑷预设四:

  从护髓之劳感悟真情。

  经过十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

  师点拨:

  ①出示李政道博士十几个小时奔波的路线图。

  ②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及他的话语,师简介。

  ③齐读第6自然段。

  五、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师:几经展转,几经波折,从台湾青年身躯涓涓流出的骨髓终于涓涓流入钱畅的体内,钱畅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让我们贴近钱畅,让这些想法也涓涓流入你的笔尖吧!

  2、交流。

  3、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4、师生总结:

  这是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座生命之桥是有形的,因为在这座桥上写了一个“爱”,写了钱畅对(生的希望),点燃了钱畅(生命的火种),写出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这座生命之桥又是无形的,因为它就在我们两岸同胞的心中。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抓两个“静静地”,给学生呈现两副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孩子们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是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去。

  接着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用“同一时刻”串起画面,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这个故事发生在同一时刻,两幅画面的联结点是“同一时刻”这个关键词。因为有了小钱的痛苦、无奈以及期望,才有了台湾青年的那份坚定以及奉献。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是在同一时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

  在课前我曾出示台湾海峡的画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在如此宽的海峡上要架构一座桥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这座桥架设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钱以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时刻架设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医护人员以及许多海峡两岸人们的关心与帮助。他们的帮助就是海峡两岸同胞间的爱。而且这是建立在许多生命上的爱。而这座桥不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到这里学生也明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实就是爱的力量。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深情呼唤这座桥的环节:“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带着青年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带着台湾与大陆同胞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一次又一次的递进过程中,这座桥不仅跨越了这台湾海峡,也跨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