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回声》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17 编辑:dcl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2、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3、(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

  1、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下面请同学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⑴(课件出示插图)说图意,美吗?

  ⑵书上是怎么写的呢?生读第一段。

  ⑶美美地读第一段,指导学生读,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⑷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好像个大月亮?用“好象”说句子

  2、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⑴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学习“呱”字,指导形声字

  ⑵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⑶这时,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当听见有人学他时,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⑷课件出示问句:你是谁,你在哪?朗读指导

  ⑸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小青蛙听后怎么样?出示第三段,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随机学习“哩”

  3、学习四五段

  ⑴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课件)

  ⑵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四段。

  ⑶出示字卡“圈”,读。学生用手画一个圈。老师画很多圈,指导一圈圈。河水激起一圈圈什么?出字卡一圈圈波纹,认读。再看课件,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后,波纹又怎样了?

  ⑷填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到河岸,又()回来。

  ⑸读一下青蛙妈妈的话

  师示范读,评价,学生练习读

  ⑹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再看课件,填空:声音的( )碰到( )要( )回来。学习“返“

  ⑺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他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句子: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4、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了,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

  (齐读)。

  四、总结拓展。

  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课后可以体验回声,和大家谈谈感受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但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回声,我采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如齐读,范读,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角色分读等,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先来演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和文中句子来描述一下画面。并且还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波纹的形成和碰岸荡回来的样子。接着我又让学生看多媒体中一个人叫喊的声音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画面,让学生再结合青蛙妈妈的答案来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两组动画很形象,很直观地把回声的形成与水的波纹的回荡加以联系和比较,很容易地让学生就明白了回声产生的道理了。然后让学生在看过两组动画演示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去讨论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效果很好。但是要真正体验回声还得学生实践,于是我要求学生周末时到山村或桥洞亲身喊一喊,感受回声,这样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