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18雷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30 编辑:文洁

  导语:《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自由读课文,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 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按平时的习惯准备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摆卡片,保证每个生字宝宝都能带上正确的帽子。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按雷雨、前、中后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进入新课。

  雷公公把鼓敲,小知了树上叫,小青蛙唱起歌。孩子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呢?是啊,这样的季节最容易下雨啦!想看看夏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吗?老师带你们走进课文《雷雨》去看看吧。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以问问同桌的同学。

  (一)我会读正确。

  1. 同桌相互指读,不会认的字,互相教读。

  2、实在不认识,可以找找下边的小鱼,并在文中生字的头上写上正确的音节。

  3、 开火车读生字、生词,读正确字音。

  4、同桌摆卡片.,给生字宝宝戴帽子。

  5、用找朋友的方法帮助识字。

  6、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读。黑沉沉、压下、乱摆、蜘蛛、垂下、逃走、越来越响、渐渐、彩虹、

  三、学生自由的小声读课文。

  1、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看看哪些自然段分别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每一部分的后边画上双竖线。

  3、分小组读雷雨前、中、后相关的段落,初步感受景物的变化。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要求读正确。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同偏旁的字:“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是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3、“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4“垂”字中间宽,上下窄,而且中间不是两个“十”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摹生字,师巡视。

  6、出示生字“垂、压、乱、虹”,学生口头扩词。

  7、学生继续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要求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说说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有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二、再读课文,感悟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

  (一)观察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1、小声读第一部分,勾画出雷雨前描写景物的词语。

  乌云、叶子、蝉、风、树枝、蜘蛛

  2、指导读重点句子。

  (1)“压”要读得重一些,感觉到乌云来势凶猛。

  (2) “垂”字用的也很妙,感觉风特别大,蜘蛛很害怕。

  3、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4、指名学生上台贴出雷雨前相关的图片和词语。

  5、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二)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4—7自然段,并勾画出描写雨中景物的词语

  树、 房子、

  2、雷雨中天气有哪些变化。

  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

  3、学生填词语:越( )越( ),并用(越……越……)说话。

  4、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你怎么理解“渐渐”这个词语?并学会用“渐渐地”说话。

  5、指名学生上台贴出雷雨中相关的图片和词语

  6、学生再读这一部分。

  (三)雨后的景象

  1、 学生读7—8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雨后景物的词语。

  彩虹、蝉、蜘蛛、水、青蛙

  2、指名学生说,师贴出相应的卡片。

  三、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精彩的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你喜欢哪一部分,结合黑板上的图片内容说说。

  2、说说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

  四、总结

  课文抓住各种景物的变化描绘了雷雨的现象,我们再认真的朗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五、积累词语

  1、找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越来越响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2、读课后的句子,并正确的抄下来。

  六、课后拓展

  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