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13 编辑:文洁

  导语:《放飞蜻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陶行知先生的和蔼可亲、关爱儿童、循循善诱。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激趣

  【教学预案】

  一、导入,复习

  1.出示蜻蜓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板书:蜻蜓]能说说它的样子吗?

  2.指导朗读“蜻蜓”,读正确,读出它的可爱,读出它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

  学生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注意听,每个词语里的生字可不容易写对、写哦!

  听写词语:陶行知 结构 慈爱 复杂

  4.指导难写的字,练习书写(先批阅正确,再关注美观):

  “陶”“构”,这两字的右边都是半包围结构。怎样写好看呢?我们来看个动画:框要正,半包围,半身藏,靠上写。老师修改完。按照这样的要领,把这两个字各写一个。

  5.一起读词语。

  二、自主学习

  1.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蜻蜓,为什么最后却心甘情愿地放掉了蜻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2.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了解蜻蜓的特点。

  2.圈出描写陶行知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同桌议一议。

  (请同学们来看,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老师读。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己学习。)

  3.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边圈圈画画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反馈

  1.同学们刚才学得很认真,你有哪些收获呢?你是从哪些我们句中知道的?

  ▲你了解到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⑴指名说。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楚四面八方的虫子……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蜻蜓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眼睛呢?

  (大 结构复杂 “复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PPt出示蜻蜓眼睛图片,对着图片感受蜻蜓眼睛的大和复杂。

  拓展:人们利用蜻蜓的眼睛发明了复眼照相机,图片出示,这款照相机能一次拍出千百张照片。蜻蜓还是人类的老师呢。

  蜻蜓的眼睛真是特别,真是神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记住这可爱的小精灵!

  这位同学很会学习,通过读句子,知道了蜻蜓眼睛的特点。我们要向他学习。

  ▲过渡:刚才我们读课文了解了蜻蜓眼睛的特点,你还有哪些收获?

  交流关于尾巴的语句。

  ▲读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蜻蜓的知识,那么,读了课文,你觉得陶行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谁来说一说?

  重点交流:PPt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关爱儿童、和蔼可亲)

  把你的理解送进你的声音,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读出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爱护。

  对比感受: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拿过蜻蜓,高高举起。

  “商量”,陶先生(尊重儿童,循循善诱)。

  ▲指导朗读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1.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出示图片)——陶行知先生,他被毛泽东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赞颂他是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2.出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3.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3.过渡:读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孩子们捉到蜻蜓又放飞蜻蜓的原因。谁来说说?

  4.指名回答。适时板书:好朋友

  五、想象写话

  4.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循循善诱,孩子们心甘情愿地放飞了蜻蜓。小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此时的小蜻蜓该是多么感激他们啊!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只小蜻蜓,你最想感谢谁呢?怎么说?怎么做?动笔写下来吧!

  5.生动笔写。

  3.交流2-3名

  六、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上到这儿就要结束了,让我们记住这位知识丰富、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陶行知,记住他和孩子们一起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齐读题目)放飞蜻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