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爬天都峰》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dcl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

  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教后小结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