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dcl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4、感受雨后美景。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可见文中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品读第五段中美丽的景色

  1、王冕学画终有所成,是什么让他想到画荷花的呢?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2、(1)指名学生将这一段话读一遍,问:你们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2)生交流:(大致从颜色、词语、顺序等方面感受景物的美,启发学生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让我们闭眼想象,谁能用优美的朗读将大家带到这美的境界里。

  3、雨后的景色实在美丽!夏季,植物正值旺盛的生长期,色彩斑斓,生机无限,加上阳光的映照和雨水的冲洗,越发多彩多姿!让我们再来读读大自然这本书。

  4、小结过渡:真的,好美的自然之景,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

  5、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雨后的美景就象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王冕也想到了古人所说的( ),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王冕,他多么想把这些荷花画下来,可惜( ),自信又好学的王冕随后转念又想( ),因此热爱学习的他立志学画荷花。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朗读课文。

  4、背诵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读)少年王冕。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随机板书:2—4节放牛5—6节学画)

  二、重点学习“放牛”语段(2—4节),体会人物语言的言下之意,感受少年王冕的孝顺懂事。

  1、指名读课文2—4小节。

  A、一生读第2节。

  ⑴这里的“耽误”指的是什么?

  ⑵不是母亲要耽误王冕,那为什么母亲还要让王冕不上学而去放牛呢?听了母亲的话,王冕说了些什么?请你继续读。

  B、一生读第3节。

  ⑴(生读完秦家说的话后)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秦家人说的话,你从话中能知道些什么?

  王冕要去放牛的地方,有清澈的七泖湖,有粗壮的垂杨柳,从后面的课文我们还可以知道,这里还有山,有荷花。这是个有山有水,有树有花的地方,这样一个地方与王冕后来成为画家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暂时不用回答。

  ⑵(生接着读完了第3节)这里有个细节,母亲“替王冕理理衣服”,你从中看出什么?这不禁让我们想趣了一首诗——(师引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处处都要小心”,小心什么?

  “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这么爱儿子的母亲,却要儿子早出晚归,按照常理,应该是迟出早归才好,太阳晒屁股了再出去,太阳要落山了赶快回来。这个母亲岂不是很奇怪?

  C、一生读第4节。

  2、重点揣摩人物语言。

  A、2、3、4节,写母亲让王冕离开学堂去给秦家人放牛。这一年王冕多大?10岁,我们今天正好读三四年级,王冕却不能读书要去放牛了。他的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谁再来读母亲的这段话,找找理由。

  ⑴出示: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导学生读好“只靠、实在、只好”等词语。

  ⑵交流理由。

  如果不是你父亲死得早,如果不是这几年年成不好,如果母亲可以多挣一些钱,母亲也绝不会让10岁的小王冕去给人家放牛的。母亲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⑶把“无可奈何”带进去,一起再读母亲的话。

  B、少年王冕理解母亲的心吗?他听懂母亲的话了吗?谁来读王冕说的话?王冕的话很有味道,它就像一杯茶,茶要细细品才能品出茶的芳香,王冕的话也要细细品味,才能嚼出话中之意。让我们来一起听,好好品。

  ⑴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指名读。

  ⑵交流“闷得慌”之假话。

  ①“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说明爱读书。

  再联系以下句子感受王冕的爱读书:

  ②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舍不得花”就没有点心,没有点心就会挨饿。为了买几本旧书,小王冕要饿多少天肚子?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和毅力啊,换作我们,也能做到吗?

  宁可挨饿几十天,也要去买书,哪怕只能买几本旧书。这么爱读书的王冕,却对母亲说——引读王冕的话。

  看来,王冕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是假话,你从中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懂事孝顺)

  ⑶交流“闷得慌”之真话。

  ①我和同学们一样,一开始也觉得王冕说的是假话,但我读着读着,想着想着,又觉得王冕说的也可能就是真话。请同学们再看看王冕说的话,想一想王冕是不是确实可能说的真话?

  我提醒大家一下,王冕说去给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他快活的原因是什么?

  ②交流可能说的是真话的原因。

  重要原因:“贴补些家用”,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

  联系下文句子理解王冕对母亲的孝敬: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对于家里几乎穷得揭不开锅的王冕家,腌鱼腊肉对王冕来说简直就是山珍海味,是多么诱人的美味佳肴啊,但王冕却——总舍不得吃。什么叫总舍不得?

  这么孝顺的王冕,他能忍心让母亲一个人挣钱养家,而自己却安心地在学堂里读书吗?

  次要原因:“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学堂里不能满足他读书学习的欲望,他想自由地多读一些书。

  3、小结:从母亲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无可奈何和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从王冕的话中,不管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我们都看到了一个懂事孝顺的少年。看来,文中人物的语言真的好比一壶茶,需要我们用心品味。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勤奋好学、孝敬长辈